首页

足控之家

时间:2025-05-30 02:38:04 作者:紧扣两个关键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浏览量:68198

  【光明时评】

  作者:马小强(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)

  近日,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会前集中采访活动新闻通气会举行,通报了2024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成效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4年,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达24.7%;今年一季度,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超过25%。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,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得以不断巩固提升。

  长三角地区,承东启西,连南接北,区位优势,得天独厚。这里以全国约4%的国土面积,聚集了全国约1/4的“双一流”高校、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,1/3的高新技术企业,1/2的科创板上市公司。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不断巩固提升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,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。8年来,三省一市已连续实施3轮“三年行动计划”,共计推出702项重点任务,前两轮完成率均在90%以上。2023年11月,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上海召开。当前,三省一市紧扣“一体化”和“高质量”两个关键,紧紧围绕“四个统筹”和“五项任务”,推动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全面落地,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“稳定器”“主引擎”作用不断凸显。

  更好发挥先行探路、引领示范、辐射带动作用,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三省一市的深切寄望,更是明确要求。去年4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审议《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》,指出“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,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”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,“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,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”。从全局谋划一域、以一域服务全局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、开放程度最高、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,长三角区域肩负着“增长极、动力源、试验田”的责任担当。

  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能够提供优质产品,还可以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,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。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是题中应有之义。“上海光源”和“合肥光源”强强联合,共建第四代大科学装置“合肥先进光源”,探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。新能源汽车形成“4小时产业圈”,每12分钟下线一台“全长三角造”机器人,类似的产业协同创新,如今在长三角地区比比皆是。依托G60科创走廊等协同创新通道,长三角地区正把创新主动权、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 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,在交通出行、旅游观光、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“同城待遇”。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,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,是关键所在。作为长三角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取得新突破的标志性事件,去年年底,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,环沪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成立,“轨道上的长三角”率先成为现实。截至2024年,长三角地区曾列入行动计划的17条断头路已打通16条;高铁通车里程从2018年的4150公里快速拓展至近8000公里;医保异地结算惠及4600万人次,众多首创性改革不胜枚举。

  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,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,是切中要害之举。在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方面,《区域绿道贯通标准》成为国内首部跨省域绿道建设标准,《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》首次提出“跨区域许可互认”制度。此外,在加快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、有力拓展城市合作广度深度、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等方面,也已形成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。

  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谋篇之年。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应聚焦重点、谋早谋实,不断巩固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,推动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。

 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5月29日 03版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河北围场:木兰夜校 让指尖上的非遗剪纸技艺闪光

在深圳市的龙岗中心医院,本周五,26岁的帅小姐刚刚做完一场微创手术。虽然只有自己一个人,但她却没有特别担心。因为几天前术前检查时,护士就告诉她,可以使用医院的“免陪护照护服务”。对于日间手术患者,一天只需要支付80块钱,就有医疗护理员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对她进行生活照护。

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福建武夷山启幕 两岸茶企茶人齐聚一堂

良法是粮食稳产增产的支撑。据测算,在生产条件相同、投入不变的情况下,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,粮食单产提高幅度可达10%以上。春管春耕一线,各地促进农业与科技融合,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,把先进适用技术送到种粮农民手中。包村联户服务,农技专家奔忙在春管春耕一线。今年立春以来,全国累计已有近25万名农技人员奔赴田间,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等多个省份发布小麦、油菜等各类春管指导意见。依托全国7000余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,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农业主导品种、主推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;围绕小麦抵御春旱、春播注意事项等,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服务10万次,发布农情4.8万条,总浏览量达到100万。农业农村部将紧盯“倒春寒”、春旱、渍涝等灾害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,提早落实防御措施。加密病虫监测,分片区分作物分病虫推进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,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危害。

台籍医师康宸凯:愿做台青“登陆”学医从医引路人

在八年的研究过程中,该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。由于材料众多,时间紧任务重,负责性状调查的师生大部分时间都吃住在田间地头。调查高峰期需要百余人同时操作,找不到足够多的田间熟练工,课题组师生全员上岗,每天天不亮就下田、天黑才收工,风雨无阻地在田间劳作。

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

黄治物教授解释,比如:慎用甚至不用耳聋性药物,听耳机不宜时间过长、声音过大等,年轻时的这些不良举动产生的效果会累积,进而在老年时期出现损伤听力。据介绍,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听力损伤其实包括两个方面:听声音能力下降和语言辨识能力下降。“但是,听声音能力下降不一定会造成最大语言辨识能力下降。这就需要老年人听力损伤早期尽早有效干预,同时,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。”这位专家指出,“当发现自己听声音能力下降时,老年人应该积极佩戴助听器,同时,要保持对声音的敏感,主动和人交流,用心去听音,以保护语言辨识能力。”

澎湃网络正能量,在奋斗中追光前行

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燕妮介绍,巴文化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提出以来,在几代学者的努力下,相关研究成果显著。近年来,围绕“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”,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了课题组,并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